将苗族花带“织”入科技生活 小米之家手机挂链焕活传统之美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0 20:01:00

红网时刻新闻7月20日讯(通讯员 姜赛男)清晨,流经凤凰古城的沱江还飘荡着轻纱般的薄雾。过江的跳岩上,苗家姑娘背着背篓匆匆走过,鲜丽的苗服与精巧的银饰一闪而过,环佩叮咚,清脆悦耳……近日,小米湖南推出了宣传片,展示来自凤凰古城的苗族花带如何与时尚科技交织,凝刻成一条极具民族风情的手机挂链。7月12日-18日,湖南小米之家新品特别礼赠——湘西苗族非遗手机挂链限时上线,受到“米粉”关注。
一份匠心,一份“沱江织女的礼物”
苗族花带是湘西苗族代表性民间编织工艺。把图案新奇、色彩斑斓的花带系在腰间或缠绕在头上,不仅是湘西苗族人着盛装时的一个重要装饰,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传统实用工艺品。它蕴涵着丰富的美学基因,具有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构图对称、造型夸张、色彩鲜明、装饰性强等艺术特点。2016年,苗族花带编织技艺被列入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苗族花带目前还难以为现代技术所替代。苗族织花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龙玉门是这批花带的手工制作者。龙玉门来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禾库镇叭仁村,7岁时便随母亲学习花带编织,至今从艺已40余年。2000年起,她便在凤凰古城沱江边摆摊售卖苗族花带,因手艺精湛被称“沱江织女”。她在娴熟地掌握各种编织传统图案和技法的基础上,还将苗族花带创新制成手机挂链、花环,研发出的手机嵌名花带为首创。她将图案改编出寓意夫妻恩爱的“两口图纹”、象征相恋的“鱼水图纹”、代表勇敢拼搏的“浪花图纹”、讲述苗族传说故事的“蝴蝶妈妈”等,以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吸引了年轻游客的关注。
“做这个得极有耐心。”龙玉门说,从固定经纬线、牵经线、结耳做宗,到分理股线、挑花、收边,一条花带需2-3天,小手环挂链要2小时,手腕式需3小时,挂脖式则要7小时。而选配色、图案也极考验制作者的审美和经验。

浅色为底、深色花边,色彩艳丽夺目、对比强烈……此次,龙玉门特别为湖南小米之家精心制作了100份花带手机挂链,由门店购指定产品赠送,普通用户还可以参与新浪微博线上互动抽奖。活动期间,线上线下用户积极参与,颇为火爆,还受到了不少点赞。网友们纷纷表示:“太好看了吧!”“想要!”“小米手机的格调与凤凰非遗美学完美融合!”
民族非遗华丽“转身” 与科技生活完美融合
“花带里斜纹是山,菱格是田,波纹是沱江水……”随着龙玉门的讲述,轻捻着花带,湘西的山水便触手可及。苗族,是没有文字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是苗绣、花带中的花纹记录了苗族的历史记忆。而这份记忆,又被传到了现代科技生活中,为科技注入了一个民族的情感和历史温度。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社交平台写道:“欢迎大家随镜头一起走进湖南湘西凤凰古城!看没有文字的民族如何用花带织写美好祝福。”

据悉,此次“牵手”是经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牵线,由凤凰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凤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荐,湖南小米之家关注到龙玉门的作品,随即邀约合作,共同推出苗族花带手机挂链,以科技美学致敬民族非遗之美。
湖南小米之家表示,将聚焦于对本地文化的持续深耕与双向赋能,通过创新路径实现传统非遗美学与现代科技生活的深度结合,让非遗美学真正融入现代生活肌理。让用户在滑动屏幕、语音交互的日常中,触摸到文化传承的脉搏,使科技产品从功能性工具升级为情感连接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