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文章网 手机版

云南财经大学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举办“乡创·共融”乡村振兴国际工坊暨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7 11:31:00    

5月23日,“乡创·共融”乡村振兴国际工坊暨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展系列活动在云南财经大学锺正山美术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云南财经大学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与云南网共建的“智慧融媒与人工智能专业特色学院”主办,吸引了来自中马泰3国7所高校的80余位专家学者、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话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教融合新路径。

活动由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专业建设交流与协作国际圆桌会及课程建设成果国际工坊展三大核心板块构成,国际化阵容彰显开放办学理念。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学术研讨凸显教育的社会责任。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上,云南大学教授吴白雨以“国际化视野下的创新人才培养”作了主旨报告。他提出非遗保护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认为对非遗的保护需要依靠“四位一体”,即科研、教学、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的产教融合育人创新模式和实践。他还用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如何利用创新设计助力精准扶贫,为非遗保护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将产教融合从技术层面提升至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层面。

专业建设与协作国际工坊圆桌研讨彰显了国际教育合作的新高度。在专业建设与协作国际工坊圆桌研讨会上,国内外院校代表围绕专业建设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泰国艺术大学装饰艺术学院Phonghanyudh教授借学院成立70周年契机,分享其培养方案与办学成果,展现学院如何借助多元课程设计及国际化实践项目,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为国内院校提供了国际前沿的专业建设思路。文山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胡玲从跨学科协作出发,提出“深化政产学研、深化设计 + 科学融合、深化文化生态”的专业发展方向;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数字媒体与艺术学院教研室主任肖雪介绍了学院专业建设进展及学生参展作品情况;昆明文理学院段晖老师受吴白雨教授“产教融合”观点启发,从“金木水火土”五行视角分享见解。学院各专业系主任也交流了本专业发展特色、方向与转型目标。

课程建设工坊体现从概念到落地的创新实践。19件实物模型成为课程建设成果师生互动热点,昆明文理学院团队以云南普洱茶渣为材料设计的环保家居品,展现了“绿色设计”理念;泰国艺术大学学生带来的可拆卸模块化玩具,则体现了国际前沿的工业设计思维。参展企业代表评价:“这些作品兼具文化深度与商业潜力,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新思路。”

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期间,同时举办“国际设计工坊成果展”,来自中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多所高校的师生参与。展览共呈现171件创新作品,涵盖平面设计、数字艺术及实物模型三大类别,充分展现了跨文化合作在设计教育领域的丰硕成果。云南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生李翔宇说:“这次活动对我启发很大,在活动结束后,我将会把理论应用到之后的学习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本次展览突破地域界限,汇聚了云南财经大学、泰国艺术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文山学院等7所高校的毕业生优秀作品。其中,泰国学生带来的传统纹样数字插画、马来西亚学生设计的可持续包装作品,与云南本土的民族文化创意设计形成鲜明对话。参与研讨教师们表示:“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同台展出,为观察设计教育的共性与个性提供了鲜活样本。”

院校代表探讨共建“东南亚设计教育联盟”合作意向,拟推进师生互访、联合课程开发等项目。泰国艺术大学装饰艺术学院 Isarachai副院长表示非常荣幸能够来参加此次国际工坊,收获颇丰,认为中泰两国的作品设计与理念在艺术展现和设计技能方面有相似性,也各有特点,他希望昆明和曼谷之间将能够开展更多的联合活动,促进中泰文化交流。云南财经大学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院长袁洪指出:“未来将设立常态化国际工坊,让跨国协作成为设计人才培养的‘标准配置’。”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25日,部分优秀作品拟参加2026年曼谷设计周。

云南网通讯员 屈树菲 罗薇 袁飘飘 黄继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