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工课堂到文艺舞台,这场两弹一星宣讲“活”力全开——看青春力量如何解锁传承新姿势记"青春调色,两弹春秋"宣讲团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16:43:00
当红色基因遇上青春创意,当硬核历史融入趣味互动,一场别开生面的"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在这个暑期焕发别样生机。"青春调色,两弹一星"宣讲团携创新模式走进基层,以"推普+宣讲,创作+宣讲,文艺汇演+宣讲"的立体化路径,让深埋在戈壁荒漠中的奋斗故事走出课本、走进人心,在不同年龄层中播撒下爱国奉献的种子。

创新模式破题:让宣讲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奔赴"
"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从来不该是照本宣科的枯燥讲述。我们从策划之初便锚定"活起来"的核心目标,构建起一套独具特色的宣讲体系。

推普环节中,宣讲同学们们将"两弹一星"历史故事转化为生动的语言素材,在纠正发音、规范用词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传递"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创作环节我们通过手工趣味课程让孩子们更加专注认真——在宣讲同学带领下,黏土与纸杯在孩子们手中变身简易"发射器",毛笔尖饱蘸浓墨在宣纸上勾勒出"两弹一星"的字样与轮廓,剪刀下绽放出一颗颗象征梦想的"星星"。当小手捏出"核弹"模型、剪出"卫星"图案、笔下晕染出滚烫的文字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已在实践中悄然扎根。

"我们不是在讲历史,而是在让历史与当下对话。"带队魏兴老师说道。这种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精神传承相融合的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宣讲的单向灌输,让参与者在动手、动脑、动心的过程中,主动与那段峥嵘岁月产生共鸣。
趣味机制赋能:集章行动让精神印记"看得见、记得牢"
为让"两弹一星"的精神内涵更易被记住,宣讲团创新性地推出"精神集章"制度。精心设计的"两弹一星"主题印章成为特殊的"通关文牒",孩子们在参与课程、回答问题、完成手工作品时,都能获得对应印章。从"原子弹"到"氢弹",从"东方红一号"到"航天精神",每一枚印章都是一个知识点的浓缩,每一次集章都是一次精神的强化。

在手工课堂上,孩子们举着集满印章的卡片欢呼雀跃的场景屡见不鲜;在推普小课堂里,为了赢得"卫星章"而主动练习普通话的小孩也成了动人风景。"集章不是目的,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在趣味中主动记忆、深刻理解。"宣讲同学们表示,当小朋友们主动询问"下一枚章要怎么获得"时,便意味着他们已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追求者。

成果汇演收官:让奋斗之美在舞台上绽放
我们的宣讲课程历时五天,在活动的尾声,一场精心筹备的文艺汇演将整个宣讲活动推向高潮。手工课上制作的"发射器"模型、剪纸作品在舞台上集中展示,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两弹一星"手工作品,用稚嫩的声音讲述背后的故事;合唱环节中,《夜空中最亮的星》《开心往前飞》等经典旋律响彻现场,朗诵环节中,《为什么》《这盛世如您所愿》小学与初中小朋友同台朗诵,将保护环境与爱国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

汇演现场的奖状与奖品发放环节,按照集章数量高低参与者获得了我们精心准备的小礼品,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们积极参与的肯定,更是对传承精神的鼓励。舞台上的作品闪耀着创意的光芒,台下的掌声传递着共鸣的温度,这场汇演早已超越了成果展示的意义,成为一次精神的集体礼赞。

在此次活动中,"青春调色,两弹春秋"宣讲团以创新打破边界,用匠心激活历史。当"两弹一星"的精神通过推普课堂的字正腔圆、手工课上的指尖流转、集章卡上的红蓝色印记、文艺汇演的真情流露,转化为可感、可触、可忆的体验时,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便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
正如一位参与活动的初中生所说:"以前只知道国家有过了不起的成就,现在才明白,那背后是多少人用青春和热血换来的。"而更小的孩子们,在捏制"核弹"黏土、剪出"卫星"剪纸时,已然将"自力更生""勇于登攀"的字样刻进了心里。当他们举着集满印章的卡片,说出"科学家好厉害"时,我们真切看到:那些曾藏在历史书页里的精神密码,正通过这场"活起来"的宣讲,化作孩子们眼中的光、手中的力量。这便是创新传承最动人的模样——用青春创意激活红色基因,让两弹一星的精神火种,在趣味互动中扎下深根,在代际传递中生生不息。(作者 姜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