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文章网 手机版

36天8000公里!福建“00后”大学生骑行拍出硬核毕业作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6 18:06:00    

N海都全媒体见习记者 何丹莹 通讯员 柯晓军 受访者供图

“从西安出发,绕着北疆环线,36天骑了8000公里,途经27座城市,车上还插着143个朋友签名的旗子,风一吹就响。”2024年暑假,仰恩大学2021级新闻学专业学生江硕,用一场筹备已久的硬核摩旅,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设计纪录片《地心巡游》。这部记录真实冒险的作品,最终获评院优秀毕业设计。

这场花费近2万元、积累2T多素材的旅程,既有暴雨中扶车到手臂发抖的狼狈,也有牧民递来热奶茶的温暖。如今,这位“00后”已经定下新目标:25岁前从福州骑行至西藏,“再感受一次在路上的勇气”。

摔车后改路线也要出发

大一时,江硕就萌生了摩旅的想法。2023年底,受纪录片《Long Way Around》的启发,他决定不再只是“想”,而是真正骑摩托车穿越西北,并用镜头记录这段旅程。

尽管家人最初强烈反对,但在他的坚持下,父母最终妥协,只叮嘱他“记得报平安”。2024年3月,他考取摩托车驾照,并购买了一辆适合长途骑行的摩托车。之后的日子里,他频繁在学校周边山路练车,为4个月后的出行做准备。

江硕和他的第一辆摩托车的合影

然而,就在出发前一个月,他在练车时意外摔伤,四肢擦伤严重,原定车辆也报废了。即便如此,江硕也没打算放弃。养伤期间,他一边恢复身体,一边重新规划行程:把原定7月份从福州出发的路线,调整为从西安出发,并紧急购置新车托运至当地。同时,他逐一补齐了摩旅所需的装备,从头盔、拉力服、护具,到工具、打气泵、补胎垫,一件都没落下。

出发前的物资准备

戈壁摔车后学会接受“失控”

电力天路遇牧民相助

2024年7月26日,江硕正式启程。当天上午8点半,他从福州飞往西安,10点抵达后立刻投入装备整理;下午4点,他跨上摩托车,带着准备的70斤物资,朝着北疆方向出发。

为了记录路上的点滴,出发前他特意装好360相机、GoPro和微单,最终积累了2T多的素材。“全是路上真真切切发生的事。”江硕说,36天里,旅程的狼狈与意外的温暖,都被镜头记录下来。

江硕(左一)在赛里木湖环湖骑行中偶遇摩友合影留念

他至今仍清晰记得在新疆哈密大海道戈壁滩的经历。那是他第一次挑战110公里的非铺装路面,500斤重的摩托车在砂石路上剧烈颠簸,碎石撞击底盘的震动顺着车把传来,而丹霞地貌的红褐色岩层与戈壁黄沙在眼前交替,“没有红绿灯,没有路标,甚至没有手机信号,眼里只有自然本身”。

途中,车胎碾过一块尖石,车身猛地倾斜,他连人带车摔在砂地上。“试着扶了三次,车纹丝不动,手心全是汗。” 也是这时他才懂,摩旅教会的第一课不是掌控,而是接受失控,“就像生活里总有突如其来的陡坡,你得承认自己的局限,再想办法爬过去”。

而让江硕印象最深的,是旅程快结束时经过的一段电力天路。“暴雨让原本崎岖的路况变得更难开,骑几米就倒一次。”江硕说,那会他已经进入无信号区,大雨也阻隔了他的呼救声,他只能裹着保温毯蜷缩在车边,祈祷有人能路过帮他一把。

雨天路滑,江硕在电力天路多次倒地

好在40分钟后,一位哈萨克族牧民大哥带着妻儿路过,虽然语言不通,但大哥看他的骑行服就懂了,帮着扶车,还邀他去毡房避雨。“他们很热情,那天奶茶和羊肉的味道我到现在还能记得。”

江硕偶遇的牧民拿出特产招待他

36天完成北疆摩旅

下一次出发是西藏

8月30日,江硕结束了这趟耗时36天,骑行8000公里的摩旅,他在乌鲁木齐把摩托车托运回福州。

旅程结束后,江硕开始着手将这段经历转化为毕业作品。“我在今年的3月份才正式开始剪辑我的毕业作品。”江硕说,我确定了时间轴叙事框架,保留70%的即时拍摄素材,还原最真实的情况,同时设计“双线叙事”,明线将8000公里旅程拆分为四个章节,暗线则通过旅途中的口播与后期旁白,展现自己的心理变化。

而在成片出来前,就有人听学校老师提起江硕独自去摩旅的故事,免费提供空间,邀请他办了一场摄影展。“展了54张照,有3000 多人来看,当有人和我说‘你替我圆了去西北的梦’时,特别有成就感”。江硕说。

如今,那辆陪他跑了8000公里的摩托车还在福州的家里,他特意留着磨损的零件,“每个划痕都是故事”。而他也有了新的计划:在25岁前骑去西藏,走阿里中线,“不是证明什么,只是想再感受一次在路上的勇气”。

编辑:潘泽彦

审核:袁丽群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