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温度,漫过每一道边界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00:53:0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24日讯(通讯员 杨晓芳 刘祉希)近日,清晨的阳光刚漫过湖南省人民医院的楼顶,任毅教授的行李箱已经立在门诊楼前。箱子里装着换洗的衣服和几本翻卷了页脚的专著,像过去3年里的30多次出发一样,他要去赴一场与湘粤边界乡亲们的约定。此时,“医联体帮扶”的标识映入他眼帘,像一枚温暖的邮戳,即将盖在300公里外的土地上。
这是湖南省人民医院198家医联体成员单位的日常。从雪峰山下的偏远山区到雪域高原的祖国西北,从洞庭湖畔的鱼米之乡到赣粤边界,一张覆盖八省(自治区)的医疗网络正以“家文化”为经、“八联驱动”为纬,编织出守护健康的温暖图景。在湖南郴州市汝城县这个三省交界的小城,这份温暖尤为真切。
3年前刚“结对”时,汝城县人民医院的手术室还停留在开腹手术阶段。如今推开手术室的门,德国蔡司Tivato700手术显微镜安静伫立,腹腔镜设备的电缆线像灵动的血管,输送着省城的技术力量。这种变化藏着“八联驱动”的密码:管理联合让诊疗流程接轨省级标准,技术联动让30余项新技术在山区扎根,人才联育更像播撒的种子——10批34名专家的言传身教,让当地医生的笔记本里渐渐写满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手术方案。
最动人的是跨越山水的协作。何女士突发脑动脉瘤破裂时,汝城县人民医院卒中中心绿色通道应声启动,任毅教授已奔向高铁站。医联体信息平台上,患者造影图像实时传输,手术器械按标准清单排列,“信息联通”的魔力让300公里在生命面前变成温暖捷径。当显微镜下的栓塞材料精准到位,两小时手术完成时,晨光正透过窗户,在监护仪上跳成温柔的曲线。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汝城县人民医院的示教室里,年轻医生围着屏幕看省医院手术视频,笔记本上红笔标注的“注意事项”,都是专家们在“学术小课堂”上反复强调的细节。有次为练腹腔镜缝合,湖南省人民医院下派的帮扶专家和当地医生在实验室忙碌到深夜,福尔马林气味里飘着“一家人就该互相帮衬”的笑语。“人才联育”的温度,让30余名进修归来的业务骨干,成了撑起当地医疗的脊梁。
如今在汝城,90%的大病能在县内救治。曾经需要翻山越岭寻找的专家,如今就在家门口;过去要托关系才能挂上的省级号源,现在通过“一个号”“一张床”的资源联享机制,在基层医院就能预约。“优质资源多走路,百姓看病少跑腿”,已从承诺变成日常。
暮色中,医联体的版图上星星点点的小旗连接着198家成员单位。贵州的医生在线请教病例,宁夏的患儿通过远程会诊调整方案,湖南市州的患者持互认检查单直接转诊——这一矩阵式新生态里,“八联驱动”像看不见的纽带,让优质医疗资源顺着网线、沿着铁轨,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任毅教授返程时,汝城县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家属依依不舍前来送行。车过南岭,任毅教授手机弹出消息:何女士已经能下地走路了。他望着窗外掠过的青山,想起院长的话:“医联体不是冰冷的协议,是让每个角落的生命,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温暖,正顺着奔忙的脚步、闪烁的屏幕、紧握的双手,漫过省界碑石,漫过城乡边界,漫进每一个等待守护的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