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文章网 手机版

科技点绿正安茶山:福建农林大学千里“三下乡”助农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9 18:04:00    

清晨薄雾尚未散尽,海拔千米的贵州大山深处,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主任郝志龙教授已蹲在正安县中观镇茶垄旁,指尖捻起一片茶叶细细端详。“夏秋茶采摘时机与手法,决定后期香气层次。”周围,十几位当地茶农围着这位国家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听得入神。

7月14日,一辆载着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三茶”技术帮扶实践队的大巴车驶入“中国白茶之乡”正安县。这支由茶学系主任郝志龙教授领衔的团队跨越山海,被寄予厚望——“希望发挥学科优势,为我们的茶产业开良方!”县委书记朱煜在首日座谈会上言辞恳切。

正安县委书记朱煜(左)与郝志龙教授(右)交谈

短短四天行程浓缩了效率:实践队走访、调研正安县二十多家茶企,足迹遍及多个乡镇。在正安县中观镇鲜光社区茶园里,大学生们顶着日头记录茶树生长状态;“夏秋茶如何提升利用率?”茶园主肖朝远拿着泛黄的叶片急切询问,实践队员当即就地演示科学处理手法。

在一处弥漫茶香的制茶车间,滚烫的摊青机旁引发了技术交锋。“摊晾厚度不均影响口感!”郝教授一眼指出痛点。他拉过工人老周的手,在机器出口调整参数:“降低温度2度,摊叶层减薄30%。”数据背后,正是当地加工技术亟待突破的瓶颈。

两场技术培训成为信息高地。教室里座无虚席,县茶叶协会二十多家成员单位负责人笔记本密密麻麻。

“这是来自北纬28度黄金产区的正安白茶!”中观镇茶山直播基地,实践队学生陈俊如面对镜头熟练冲泡。当地青年茶农小王在旁补充采摘故事:“凌晨四点采摘的鲜叶,才能锁住这冰糖甜。”短短一小时互动引流超五千次。

科技助农催生深层次成果:中观镇人民政府与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郑重签约;两家本土茶企挂牌“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当园艺学院教工党支部与鲜光社区党总支部达成共建意向,会场掌声雷动。茶企负责人唐开寿紧握协议书:“高校实验室的大门打开,技术落地不再卡在半路!”

如今,郝志龙教授行囊里满载实验用茶青样本。实践队撤了,但技术纽带日益坚韧:线上技术指导群已建起;夏秋茶综合利用方案进入研究阶段。

当科技的种子在茶山深处生根发芽,当青春的力量与乡土智慧深度交融。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时代内涵有了新的诠释——这不仅是知识与技术向田间地头的流动,更是发展思路从“传统耕作”向“科技兴茶”的跨越;不仅是高校智慧对产业短板的精准补位,更是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下产业生态的协同创新。随着政校协同机制的持续深化,这片浸润着茶香与希望的土地,必将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杰

编辑 李洋

二审 吴浩宇

三审 唐正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