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养生方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2 07:15:00
Transparency
立秋虽然带个“秋”字,但和秋凉暂时还不沾边,它是仅次于大暑、小暑第三热的节气。立秋到秋分之间的这段时间中医理论称之为“长夏”,正是秋老虎最为肆虐的时候。立秋没有带来凉,而是带来了燥,立秋后人体易受三“邪”夹击:
暑邪: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易引起头晕目眩、面红目赤、心烦口渴等症。可以吃消暑清热的绿豆、丝瓜、荷叶等。
湿邪:在南方,立秋后一段时间仍然是高温高湿天气为主。容易使人出现“湿困脾胃”的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胸闷呕吐,四肢困倦等。可适当健脾利湿的茯苓、薏苡仁、扁豆等。
燥邪:秋燥初现,易引发口干舌燥,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咳,眼睛干涩等。可用养阴润燥的百合、玉竹、麦冬等。
长夏养生核心为清热生津、养阴润燥、芳香化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谭汉添给大家推荐两款带着怡人花香的中医养生茶饮。

冬玫饮
【材料】
麦冬20g,玫瑰花6g
【做法】
开水泡服或煎水代茶。
【点评】
养阴生津、润肺止咳、行气解郁、和血散瘀。可用于肺燥咳嗽、情绪抑郁、胸胁胀痛、痰中带血、肝郁引起的气滞、胃痛等。
【温馨提示】
孕妇慎用玫瑰花。
乌冬桂花茶
【材料】
乌梅15g,麦冬15g,桂花6g,甜叶菊1g。
养阴润肺、生津利咽。可用于虚热消渴、肺燥咳嗽、咽干咽痛、食欲不振、胃热口臭等。
【温馨提示】
胃酸过多者慎用乌梅。
策划|龚丹枫 王倩
统筹|林清清
执行|郭子扬 李可欣
文字|林清清 实习生 思思 通讯员 刘庆钧
海报|陈健怡 李可欣
视频|郭子扬 李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