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丨在街舞中“变脸” 在荒漠中守护“表情包” 听中国青年人的新声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06:04:00
白岩松:五四青年节到了,今天我们来关注青年人。虽然每一代的青春都不容易,但现在年轻人的不容易肉眼可见并极具挑战性。但另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素质更高,勇于突破传统,常常推陈出新,不走寻常路。显然,这也需要我们和全社会更多的掌声。

周二晚,在成都世运会倒计时百天之际,蓉城华灯初上,这场融入了川剧风格的歌舞,在地标建筑前灵动演绎,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围观。两个月前,同样也是这支队伍,成为首个登上VIBE世界街舞大赛舞台的中国面孔,一举拿下季军。

方正华:我当时都感觉是冠军了,因为跳完的时候观众欢呼了一分多钟。我们在联排的时候主办方告诉我们,一跳完就下场。结果我们摆了结束动作之后,观众的呼声根本就没有停下来过,一波又接一波,直到场务把灯亮起来。

这支舞的编舞就是“舞蹈家”街舞团团长,29岁的方正华。开场的40秒,流利的街舞,被他融入了连续8次的快速变脸和中国武术,现场欢呼声不断。VIBE是世界范围最被专业圈认可的比赛。方正华最开始的想法是,带着大家来感受氛围,没想到,将中国元素加进街舞的这一创意,让整个团队收获了不少关注。最终,从27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

川剧变脸让外国观众看得入迷,但舞台上27位街舞演员同时变脸却并不是容易的事。为了做出这样的跨圈突破,方正华找来四川当地专业变脸演员余丹拜师学艺,然后再回到舞团挨个教。学会了变脸还只是第一步,还要把它融入街舞,之前从没有人这么做过,整个团队花了近一年的时间,一点点摸索。

倾注了汗水与热情的奖杯,被方正华摆在舞团的最高位置。虽然在世界级比赛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方正华和舞团成员仍在坚持着一周五天的排练。由于多数成员是业余来跳舞,所以排练都从每天傍晚才开始,到11至12时甚至凌晨才结束。
街舞文化最早起源于美国街头,但方正华并不认为街舞该按部就班跟着基础动作走,即便不被同行理解,他也在坚持这一标准。

方正华:自己的感觉是不要去设限,只要把它当成动作就行了,动作跟音乐共鸣,从而跟观众产生共鸣。

方正华说,当初会参加VIBE比赛,自己还有一点“野心”:他们是第一支参赛的中国队伍,一旦成功,能带动第二支、第三支。创造历史的诱惑是巨大的,但在这份诱惑面前,他也在坚持自己的艺术表达。按照VIBE的评分标准,超时要被扣掉1分。方正华的舞蹈比规定时间长了7秒。为了要把故事讲完整,让外国观众更好感受中国文化,方正华坚持没有缩减时长。这导致他被扣分,最终比亚军低了0.2分。

方正华是现代舞编导出身,学过东北秧歌、胶州秧歌、傣族舞、藏族舞,许多中国的民间舞也为他在作品里设计了诸多中国风的“彩蛋”增添了灵感。青年节前,他前往广州参加教学活动,其中不乏国风动作的融入。他希望未来教出的青少年们都能超越自己的舞蹈理念,甚至期待他们在专业学习上能够“叛逆”,创新出更新潮的街舞风格,给世界再多一点点震撼。

白岩松:青春自然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但仔细想,它又是最不容易的岁月,因为人生正处于充满着不确定性的阶段,一切都有可能,但很多都未确定。社会、家庭和自我的期望值当然很高,但束缚也与此有关。可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这两年“人生是旷野”这句话在年轻人当中非常流行,其中的一个重要含义自然是:人生有无数条路可走,甚至包括真的走向旷野。

圆润的脸庞,有点憨,有点萌,有时还有点邪恶。这些看起来内心戏很足的小东西,名叫“兔狲”,是手机表情包的天赋型选手,更是37年前就登上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濒危保护动物。31岁的夏欣悦,日常的一项任务,就是用红外相机捕捉它们的身影。

重庆江北飞地猫盟生态科普保护中心 夏心悦:我们现在在张掖北部荒漠整体的调查范围大概是三千平方公里左右,通常都是能开车到比较近的距离,然后下车去收相机。可能最多一天也就走个十公里左右。

夏心悦是重庆市江北区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一家生态科普保护中心的全职动物保护工作者。三年前来到甘肃,与张掖市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局联合,在荒漠区开展野生动物调查。她发现,随着荒漠中的人类活动、流浪狗的侵扰,以及干旱等综合因素,兔狲的栖息环境正在变得脆弱。

2022年5月到9月间,她们用红外相机,在平山湖20平方公里的调查区域里,识别到兔狲个体数量还有12只,2023年的同一时期就降低到了6只,等到去年,全年只观测到2只。为让兔狲能够平安生活,她们开始试着给兔狲“建房子”。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洞口的大小,兔狲能进,流浪狗不能进。

为了测试兔狲对不同材料洞口的选择偏好,今年1月以来,夏心悦和同事在这附近制作过6个人工巢穴。这次专门带着改进的方案和材料而来,在测试结束和使用到一定时间后,不合适的材料都会进行回收处理。查看当时布设的红外相机时,夏心悦欣喜地看到,当初建设的人工巢穴,吸引到了兔狲四次驻足。大家开玩笑说,这里以后会成为“兔狲新村”。

重庆江北飞地猫盟生态科普保护中心 夏心悦:看到兔狲真的来人工巢,并且进去又出来,没有表现出对人工巢的害怕和回避,实际上还是挺开心。大家有一种终于为兔狲做了点事情的感觉,就都很欣慰,然后很有动力,很激励。

来甘肃之前,夏心悦曾从事近四年生态旅行和自然教育工作,还有着10年野外观鸟经验。以往拥有的专业知识,让她在城市的工作游刃有余。但到了荒漠就不一样了,爱看动物的爱好,让她吃了不少苦。

为了适应兔狲的生活习性,夏心悦不停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兔狲喜欢昼伏夜出,她和同事就把部分巡视工作,也挪到了夜里。

重庆江北飞地猫盟生态科普保护中心 夏心悦:夜巡会觉得很兴奋、很刺激,只要能看见动物,其实感觉都很不错。第一次看到兔狲那种宝石蓝的眼睛,就会觉得这个地方真好,就吸引我决定待在这里,一直去调查研究这种很可爱的小动物。

有了三年的前期调查经验,在张掖当地林草部门的支持下,夏心悦开始和同事尝试给动物提供饮水点。夏心悦希望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人为改善兔狲生活环境,吸引兔狲安家。

在保护兔狲的同时,夏心悦和团队也在为公众持续做着科普工作,她觉得,人们对兔狲的认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网络上感叹其呆萌可爱的样貌。她希望通过宣传保护兔狲,让人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到,荒漠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生命禁区”,这里也有完整生态系统,不能随意开发,需要大家共同保护。

重庆江北飞地猫盟生态科普保护中心 夏心悦:最大的收获我觉得可能就是更敢于面对真实的问题和真实的自己。现在发现,开始做了就是有用的,不要等到万事俱备才去行动,不管怎么样,干就完了。

距离夏心悦两千多公里的杭州良渚,是另一群青年追梦的旷野。他们被称作“数字游民”,利用互联网,一边旅行,一边创业。每到星期四是这里的“头脑风暴日”,几十上百的人聚在一起分享创业经历,互换前沿信息。

从管理、设计,到编程、机械,去年开始,成千上万类似蔡越这样的创业者从各地涌入良渚。一片草坪、一杯咖啡,或躺或坐,良渚用山清水秀、开放的公共空间,和远低于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容纳着他们的天马行空。两年前,蔡越辞去工作、搬到良渚,将策划已久的一款音乐软件做了出来,目前已经登录各大应用商店。

良渚创业青年 蔡越:被这边的氛围深深吸引了,然后就决定直接就搬过来。我觉得在田园和城市当中,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赛道锁定AI,代码写给未来,志同道合的良渚青年,正在积蓄能量。

会走路、能跳舞,人形机器人正大步走在进化的路上。在上海,一群研发它的青年们,不仅要让机器人“四肢发达”,还要给机器人“充实大脑”。

智元机器人首席技术官 彭志辉:希望它不只是一个能跳舞的表演工具,而是能够进入我们真实的场景,去适应复杂的环境,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让机器人从走起来到干起来,到最后能真正被用起来。

彭志辉,1993年出生,两年前在浦东创办智元科技,“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就在这里。学烹饪、学家政、学购物,百余台机器人正在研发人员带领下,一步步从科幻片走进现实。

智元机器人首席技术官 彭志辉:我对这个行业未来是充分有信心的,最核心的其实还是人才,我们平均的研发团队年龄在31岁以内。

敢想也敢干,年轻的团队,还做了一件令人佩服的事,全球公开他们花大力气收集训练得来的数据,供其他开发者参考。

在这看似按部就班的世界里,一群年轻人,凭借内心深处纯粹的热爱,探索着未知天地。别小瞧他们现在的努力,也许有一天,他们会照亮人类前往未来的漫漫征途。
白岩松:中国的青年人仅仅从15岁到35岁这个区间来计算就高达3.3亿人,如果不仅为他们说话,更为他们做事,让他们乐观觉得明天会更好,那么,整个社会的信心都将不一样。所以,五四青年节到来,不仅仅只是一个祝福青年人节日快乐的一天,更该是全社会都共同思考,我们为年轻人做了哪些事的一天。用言语、用态度、用政策投资年轻人吧,只赚不亏,并帮助我们所有人都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赵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