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文章网 手机版

江南Z世代|我们是这个世纪的青年!百年船厂师徒的“跨世纪”默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08:02:00    

来到上海长兴岛,走进江南造船厂。

自1865年肇始,穿越三个世纪的风云,如今,它坐落于长江口,承载中国工业的传奇。在它迎来160岁生日之际,我们跟着一群江南青年,看到不同工种的朝气面孔,发现百年老厂的新生活力。

——

“老邹是我的师父。”在不久前的江南风采大赛演讲比赛上,江南造船江南研究院的“00后”设计师肖苏华大胆上台开麦。她说,这叫“整点活泼的”。她以《老邹和他的七个小徒弟》为题,用接二连三的段子讲述他们的师徒日常。

“老邹”就是邹燕龙,是江南研究院副主任工程师,在电装所工作,是位经验丰富的80后“老法师”。根据厂里的传统,会有新入职的员工分配过来学习,由他带教,他便自然成了“师父”。而他的项目也比较需要人手,不知不觉间,算上项目组的成员,已经有了7个徒弟。因老邹是福建人,他们的师门微信群名叫“沙县小吃后援会”。

肖苏华向我提到与老邹的第一次交集。清晨6点,她偶然在办公室见到40多岁的老邹,才得知他通了个宵。对于前辈饱满的工作状态,其实她打心底佩服,但面上开着玩笑,说自己“脆皮大学生”,通宵打游戏都吃不消。成了老邹徒弟之后,她更是“没大没小”,把师父的零食柜当自己的“点餐柜”。

邹燕龙评价这帮徒弟们:“很拼,有干劲,想真正把专业技术掌握到手。”他们不仅帮了项目上的很多忙,还能用新的技术手段,帮助团队提升效率。一个Excel就能处理众多反复按计算器才能解决的问题,这让他耳目一新。

徒弟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老邹严肃认真,也平易近人,因此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直说。肖苏华说,成为老邹的徒弟,最大的收获可不是“连吃带拿”,而是从他身上学到的品德和智慧。她听师父说,没有你的活、我的活,都是我们大家的活。于是她相信,作为他的徒弟,就应该在最急、最难的时候顶上去——要一起卷成“电装王中王”。

老邹常被徒弟们打趣说,是上个世纪的“老古董”。而肖苏华们,骄傲地称自己为“这个世纪的青年”。20年一个代际,注定了他们有不一样的认知和际遇。但即使视角不同,却始终有对专业的执着、对品德的共鸣,和行动上的默契。

“我们是这个世纪的青年。”话中的志气令我着迷,于是为题。

新一代的江南人,会在前辈的注视下,创造自己的世界。他们,正是这个世纪的青年。

原标题:《江南Z世代|我们是这个世纪的青年!百年船厂师徒的“跨世纪”默契》

栏目主编:张陌、卢芳明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卢芳明 李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