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文章网 手机版

科技金融向“新”而行系列|轻资产人工智能企业如何实现融资突围?浙商银行“种田式”陪伴精准赋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09:5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恩慧

晚上7点半,杭州拱墅区九年级学生小赵拿起手机,熟练地打开大考通APP中考备考进行专项练习冲刺。

软件的另一端——150公里之外的可之(宁波)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灯火通明,团队正在为APP的优化更新加班加点。

可之科技董事长王冠告诉记者,稍早之前,随着浙商银行信用贷款到账,公司突破了制约发展的资金难题,放心在AI大模型道路上奔跑。眼下,可之正探索赋能教育、工业、能源等多个行业场景,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可之董事长王冠接受采访

这是浙商银行服务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又一实践。目前,浙商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超3.2万户,融资余额超4000亿元;服务高层次人才超4000户;勾勒出金融活水灌溉科创沃土的生动图景。

轻资产人工智能企业如何实现融资突围?

目前已成长为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可之科技,是一家源自顶尖高校创新实验室的人工智能公司。除了上文学生日常学习使用场景,可之最引以为傲的技术,是其自主研发的EnableMath大模型已连续4年参与10余省份中高考阅卷。2021年国内某重大考试中,该系统在无参考答案情况下,自主分析200万份试卷,总结出多种解题路径,保证给分标准制定的科学、公平和公正。

王冠向记者介绍,与我们所熟知的其他AI不同,可之科技的EnableMath教育大模型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手写识别和题目批改,准确率远超通用模型,速度是传统人工的数十倍。目前在我国重大考试实测中,可之大模型节约了88%的人工,以往人工两个星期左右才能完成的工作,可之AI在几个小时里就能完成。

演示可之科技软件使用

“技术突破越快,资金饥渴越强烈。”王冠坦言,近年来可之的技术快速迭代,在行业内已经是国际领先水平,但是可之作为轻资产科创企业,传统信贷模式难以匹配研发投入节奏,“股权融资虽解近渴,但稀释的是企业未来价值”。这种困境在2023年达到顶峰:可之需同时推进教育、工业、金融三大场景落地,资金缺口压力陡增。

转机如一场及时雨降临。

浙商银行宁波海曙支行跟随海曙区政府走访中了解到可之面临的资金情况后,立即深入调研企业,并快速响应可之科技的资金需求,几个工作日便落地500万元纯信用“人才支持贷”,后续更针对其子公司拓展提供多主体综合授信。

浙商银行走访可之科技

“关键时刻的一笔资金,真的是一场及时雨,有了金融活水的赋能,我们在技术创新上受到激励,可之不断爬坡过坎,向新生长。”回首来时路,王冠感慨:“像浙商银行这样可以用债权或者是股债联动的方式给到初创型企业,尤其是给予科技型企业充裕的资金支持,是非常友好的。”

对此,浙商银行公司银行部副总经理李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支持民营企业更重要的是从民营企业自身的需求出发,去了解民营企业的需求是什么,给其提供相应的服务。与此同时,浙商银行正创设更多适用于广大民营科创企业的产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种田式陪伴”呵护科创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持续在线迭代的可之大模型,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民营科技型创企业蓬勃创新的象征。

将目光聚焦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当大模型不断解决核心问题、四足机器人翻山越岭、无人机翱翔于低空经济赛道……“耐心资本”培育未来产业、金融赋能高水平科技型企业的实践已然生动上演。

截至目前,浙商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超3.2万户,融资余额超4000亿元;服务高层次人才超4000户。

引人注目的是,2024年浙商银行新批公司授信客户中,科技型企业占比超过30%,科技型企业成为浙商银行客户转型的主力军。与此同时,浙商银行主动挖掘培育了一批优质中早期科技型客户,服务的科技型企业中,国标中型及以下企业占比近90%,新拓授信客户中1000万元及以下客户占比持续提升,践行了“支早支小”科技金融服务理念。

数据背后,折射出浙商银行对科技金融的深入布局。近年来,浙商银行探索创新金融制度供给,通过打造“以人才银行为底座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提升科技金融综合服务质效;培育并当好耐心资本,对新质生产力的服务内涵实现从“打猎式经营”向“种田式陪伴”转变,为产业创新升级提供长周期的金融支撑,让更多科技型民营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眼下,可之科技在金融活水的呵护下,正紧紧锚定“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行业理念,持续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教育、工业、能源、安全等行业场景,深耕垂类大模型和产业应用,让精准可信赖的 AI 更好地解决产业核心问题,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一颗颗科创“种子”正在之江沃土朝着“参天大树”向上、向新生长。可以预见,在科技金融的有力加持下,将有越来越多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凭实力“出圈”。

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表示,金融的力量应当超越资本增值的单一维度,成为连接技术创新与人类福祉的价值纽带。在新时代浪潮中,浙商银行以科技金融为引擎,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贡献积极力量。接下去,浙商银行将不断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实现对企业的“种田式陪伴”,助推更多科技型企业从“幼苗”向“参天大树”生长,以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统筹、策划:金靖 记者:吴恩惠 摄像:卢依莎)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