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文章网 手机版

传承岐黄之术 护航群众健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08:12:00    

今年5月,该党支部推动了“互联网+护理”服务正式启动,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享受周到上门护理服务。

“免陪照护”服务让病人家属省心更省事。

驱车往返130多公里,汕头市中医医院在潮南区仙城镇开展义务培训。

蝉鸣阵阵,骄阳似火。这一天,汕头市中医医院行政第三党支部的党员们早早集合,准备驱车68公里前往潮南区仙城镇卫生院,为当地及周边乡镇的基层卫生人员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培训。

从2023年以来,义务到基层培训是他们每月行程中必不可少的固定项目,15名党员技术骨干组成的先锋队,将雷火灸、耳穴压豆、穴位贴敷、艾灸等7类技术打包成“培训工具箱”,已先后送到汕头六区一县。

“基层需要中医适宜技术,我们就全力做好培训推广!”汕头市中医医院行政第三党支部书记、护理部副主任王洁说,“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就是铆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的‘螺丝钉’。”他们致力于推动中医特色护理适宜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提升群众“家门口”医疗服务供给,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彭深

通讯员 李衍深 梁依

党员医护冲锋在前

技术培训直达乡镇一线

基层卫生院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但是,在汕头,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基层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与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在偏远山区乡镇更甚。怎样才能让当地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诊疗服务呢?

作为粤东区域首家三甲中医医院,汕头市中医医院长期开展火龙灸、铜砭刮痧、雷火灸等50余项中医护理技术,在充分实践中验证了其在慢性疼痛管理、代谢性疾病调理、康复护理及基层健康服务等领域具有“简便验廉”的独特优势,成为推动中医药特色服务惠及民生的关键力量。

聚焦助推破解基层医疗困境,汕头市中医医院行政第三党支部承担起这份民生相系的重任,受汕头市卫生健康局委托开展全市基层卫生人才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培训。以党建引领画好中医特色护理讲师团队、多专科医护协作的“同心圆”,把这份热忱送到基层一线。

以这场在仙城举行的培训为例,活动中,汕头市中医医院行政第三党支部的骨干护理人员先后带来了理论授课与技术实操。还通过党支部联动的方式,邀请了该院治未病科副主任许秀玫现场分享小儿推拿防治近视的技术手法。

“红炉拨筋罐是一项较新的特色疗法,通过艾灸温热刺激来调整阴阳平衡。”“清天河水是小儿推拿常用的手法,用于小儿清热解毒降火效果很不错。”……培训既突出了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也展示了在基层应用中的便捷与实用,让陈店镇一名参训人员直呼受益匪浅:“雷火灸很实用,回去后我们要立即开展起来!”

创新党建工作载体

助力基层中医人才建设

看似简单的中医护理技术,在全市基层推广落地落实却并不容易。王洁介绍,他们将基层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培训列为党支部年度重点推进的工作载体之一,并细化了各项支撑措施。核心举措便是发挥“支部建在科室上”的优势,推动科室临床与教学协同发展,为基层培训工作开展积累更多的技术支撑。

作为党支部的“带头人”,王洁是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兼任汕头市护理学会中医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今年5月,王洁中医护理门诊团队还获评省“中医护理名医护士团队工作室”。这支团队致力于为亚健康人群、慢性病患者和术后恢复患者提供基于体质辨识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年均服务患者超万人次。

在开展培训工作时,这支团队不断完善工作机制。除了覆盖汕头六区一县53个基层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站点的常规“手把手”帮扶指导外,在部分偏远乡镇,汕头市中医医院行政第三党支部与当地卫生院党支部构建起党建结对帮扶,还预留了名医护士工作室进修通道,准备接收乡镇医护前到进修学习。

据介绍,该党支部还将“技术惠民”纳入党员责任清单,由护理技术骨干各自牵头具体的中医护理技术,针对基层乡镇老年人多种慢病共存,血压、血糖调理,湿热体质调理,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痛症改善等需求,持续学习完善,为基层带去更实用的护理技术方案。

从金平岐山到濠江滨海,从潮阳关埠到潮南红场,两年多的时间里,这支红色团队已把培训班开进42个镇卫生院(社区医院),累计培训1000多名基层医护人员。王洁说,他们还将持续把优质资源下沉至社区乡村,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中医护理智慧。

■一线实践

不断完善“互联网+护理”

让服务暖到心坎里

65岁的宋阿姨家中,汕头市中医医院护士、省中医专科护士章毓如轻按她的颈部,温通刮痧罐所过之处,湿热积聚的酸痛感逐渐消散。这场上门护理服务,源于该院行政第三党支部推动落地的“互联网+护理”项目——支部党员牵头组建省级名护团队,将包括4项中医护理技术在内的10项护理服务送到患者床头,让行动不便的老人足不出户享受“祛湿通络、标本兼治”的个性化方案。

面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居家照护难题,该党支部将“解决患者急难愁盼”作为党建与业务的融合点,不断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还结合汕头当地沿海湿热的气候特点,加强了中医外治技术应用,提供个性化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

“一人住院,全家累倒”曾是许多家庭的无奈。该党支部聚焦这一痛点,在省卫健委试点政策出台后,迅速在外四科、创伤骨科病区落地“免陪照护”服务。通过构建“党员护士—护理员”协同机制,创新引入智能手环感应器、无线呼叫铃等设备,由党员骨干带领护理员跟随查房,实现康复训练、输液监控无缝衔接。

“党支部建在哪里,护理服务创新就跟进到哪里。”王洁表示。从床头到云端,从刮痧板到智能手环,这支扎根护理一线的党支部,让中医护理的千年智慧焕发现代光彩。

相关文章